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2024头条知乎已更新)

频道:保险 日期: 浏览:11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解读《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解读《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改革现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保障制度,逐步建立独立于机关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

建立统筹互济、社会化管理的养老保险制度有利于分散单位的退休费用负担,确保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发放,维护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是形成能进能出、合理流动的用人机制的制度保证。不仅如此,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个人不缴费而享受较高水平的退休费,权利与义务不对应,成为近年来社会热议的焦点矛盾之一。

根据《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将实行与企业职工相同的养老保险制度。具体而言,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也需要缴纳养老保险费用,单位需按工资总额的20%缴费,而个人则需按本人缴费工资的8%缴纳。

年1月,国务院公布《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决定从2014年10月1日起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将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意味着,在我国存在了近20年的养老金“双轨制”将成为历史。

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中人”,也就是近来在职的3700多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来到手的养老金,除了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还将改革之前没有缴纳养老保险的年限,作为“视同缴费”年限,发放“过渡性养老金”进行调节,以保证待遇水平不至于降低。这么听下来,您肯定会有点晕。

根据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5〕2号)和人社部、财政部的规定,当前,事业单位基本养老金计算办法如下: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2×缴费年限×1%。

什么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什么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One〗、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将参照企业等城镇从业人员缴纳养老金,并将发放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从单位养老转向社会化养老。养老金不再按级别 一直以来,一些机关和事业单位往往存在退休前突击提升职级、职称的情况。随着改革推进,这种情况可能有所改变。

〖Two〗、重要意义(一)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健全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客观要求(三)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利于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制度沿革(一)事业单位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成型于1978年。

〖Three〗、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就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也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实行退休金制度,有力的保障了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生活,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Four〗、“一个统一”: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等城镇从业人员统一实行统账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按照多缴多得原则改革退休费计发办法。“五个同步”:一是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避免单独改革事业单位引发攀比。二是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形成多层次保障体系。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沿革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沿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国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经历了从初步发展到改革试点的四个阶段。初步发展阶段(1949—1966)借鉴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模式,主要建立退休福利制度,经费来源于财政,待遇与工作年限挂钩。1950年,政务院发布关于退休人员处理办法的通知,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关于退休养老的第一个法规。

事业单位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始建于20世纪50 年代,成型于1978 年。当时国务院下发《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基本确立了干部退休制度,其内容包括退休条件、退休待遇和抚恤善后等。

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沿革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初步发展阶段(1949—1966)建国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主要借鉴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模式,在结合解放区供给制的基础上建立退休福利制度,经费全部或部分来源于财政,待遇与工作年限挂钩,退休人员管理与原单位关系保持不变。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一般由机关事业单位所在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进行管理。具体来说,可以联系所在地的人社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或社保局(社会保险管理局)进行询问和办理相关手续。在办理养老保险相关业务时,需要提供身份证明、工作证明、社保卡等必要的材料。

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年1月,国务院公布《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决定从2014年10月1日起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将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意味着,在我国存在了近20年的养老金“双轨制”将成为历史。

月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决定从2014年10月1日起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同时决定,统一提高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次提高全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

根据《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对于2014年10月1日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中人”设立10年过渡期。

年1月1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决定从2014年10月1日起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改革的范围。本决定适用于按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

根据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5〕2号)和人社部、财政部的规定,当前,事业单位基本养老金计算办法如下: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2×缴费年限×1%。

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的改革重点

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的改革重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One〗、第一,改革的范围。确定为按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这样规定,与现行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和经费保障制度是相适应的。

〖Two〗、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改革现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保障制度,逐步建立独立于机关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

〖Three〗、机关事业单位由于不像企业那样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最前沿,改革的重点是建立规范的公务员制度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而养老保障改革的进程相对滞缓,总体仍维持单位退休制度。这是形成“双轨制”的历史原因。

〖Four〗、各民主党派中央,各人民团体人事、财务部门:为做好《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5]2号,以下简称《决定》)的贯彻落实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认真学习领会《决定》精神。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好不好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好不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One〗、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实行相同的计算养老金方法,对企业单位更加公平,更有利于社会稳定。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后,养老金计算方法相同。以前事业单位和公务员的养老金计算公式:养老金=当地平均工资*20%+个人工资*8%。

〖Two〗、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不用缴纳养老保险费,也没有个人账户。企业职工要缴费,有个人账户。人员流动时存在缴费记录的差别,影响到将来的养老保险待遇。从完善制度体系的角度看,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也是养老保险制度最后未覆盖的领域,应该将各类人群纳入到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体系内。

〖Three〗、并轨改革有助于消除养老保险制度的碎片化现象,提高制度的统一性和公平性。通过并轨,可以消除不同群体之间的待遇差异,减少社会不公现象。同时,并轨改革还有助于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降低财政压力。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和个人责任,可以提高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确保养老金的及时足额发放。

OK,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